No.011《一件有益的小物》

小確幸的來源可以有很多,我個人一直以來都是來自視聽體驗。最有效的一定是「木漏れ日」,手機裏有20%的照片都是這種幸福小瞬間的記錄。心情鬱悶時海風輕撫臉頰的時候,配合著海浪聲,想著鬱悶隨泡沫爆破,心痛隨風而逝。

在《一件有益的小物》中,米哈分享了為他帶來小確幸的52件物件,有大有小。物配合記憶就是確幸的來源,所以這本散文集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幸福感。是第一件我放公司桌面的「有益的小物」。這本散文集還為我這個怕生社恐打開過不少對話,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了。

小物帶來的確幸

Instagram的貼文中寫了一些讀了米哈的故事後自己的分享,一個文藝人對一件物品和一個愛文字的普通人之間之間的對話由此展開。然後我開始想,不經意間為自己帶來幸福感的「物」有甚麼。或者至少有甚麼共通之處,發現有以下幾個

  1. 能量值很高的水晶/生命力旺盛的植物
  2. 書/質量高的筆記本
  3. 亮面皮質的物件(我現在的銀包和手機殼就都是真皮的,手袋和鞋也是愛買皮質)
  4. 黄銅製的物件

除了Smiski的盲盒是膠製擺設外,基本上都是上面4項之一。頭兩點都是因為能提升我個人的能量值所以帶來幸福感;後兩點是因為耐用同時痕跡能留住生活中的大小事,由記憶帶來溫暖和力量。加上亮面皮革和黄銅都有一種很好摸的感覺,幸福感更高。

自律的確幸

另外一點沒在貼文中提及的,是後記中寫到小確幸和自律間的關係。同一件是做的太多生物學點來說是多巴胺的影響力下降,經濟學一點來說是邊際利益減少。生活化一點的說法是疲勞了,看見到怕。所以自律才這麼重要。這一點和《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中,自由和自律不是此消彼長,而是愈自律愈自由一樣。

自己努力工作後享受到的冰啤酒是爽快,瘋狂喝的冰啤酒是傷肝和宿醉。

上面這一個例子應該就很好理解了。放在小物的小確幸中,是大量物品堆積只會奪走幸福感,並帶來煩惱。高質量的一件小物,帶來的才是品味和幸福。


發表留言